第06版:史海

那些与毛泽东分道扬镳的人 成为他正确抉择的注脚

本文字数:2905

  有些人,走着走着就散了。想法不一样的人,不可能一起走多远。能全程跟上毛泽东想法的人也不多,他这一路,充满了和朋友、和战友,甚至和偶像一次又一次的分道扬镳,也让这些人,成为他每一次正确抉择的注脚。

萧子升——火热青春里,毛泽东最痛苦的祭奠

 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,曾经和你无话不谈、亲密无间,突然有一天,陌生得再也说不到一块儿了。对毛泽东来说,萧子升就是这样的人。

  这两个相隔一岁、喜欢吃辣子的湖南老乡,友谊开始于湖南第一师范。那时候,毛泽东和萧子升再加上蔡和森,都是杨昌济的得意门生,并称“湘江三友”。

  1918年6月,萧子升出任法中教育协会秘书长,并作为该会代表去法国留学,而毛泽东一路相送,留在北京。北京一别,竟然拉开了友谊撕裂的序幕。

  当旅居法国的萧子升,改良主义思想越发牢固的时候,毛泽东则在北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。

  在一次次的革命实践中,毛泽东脑子里那些改良主义、无政府主义、空想主义等混乱思想,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打磨掉,被理性的思维过滤掉,而最终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学说,让位于暴力革命——毛泽东在炽热的火焰里,闪露出锋芒。

  和萧子升的通信,再没有了诗文唱和,而成了激烈的主义之争。

  1920年7月,15名旅法新民会员在巴黎附近的蒙达尔尼集会。会上,对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个问题,两大阵营泾渭分明。蔡和森一派,主张组织共产党,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改造中国。而萧子升一派,仍坚持改良主义。萧子升说——我们不认可,以一部分人的牺牲,换多数人的福利。主张温和的革命,以教育为工具的革命。

  两人把各自的主张,写信向毛泽东倾诉。这一次毛泽东坚定地站在蔡和森一边,完全摒弃了改良主义。这时候,两人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。

  1921年3月,萧子升回国探亲。两位曾经的挚友,在长沙再次拥抱。但是,两种主义的不可调和,在这两个年轻人之间,划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陷入极度痛苦的两个人,一会儿激烈争论,一会儿又拥抱哭泣。第二天,黯然作别。

  这一别,毛泽东也和他的青涩年华彻底了断,从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。而萧子升先后为北洋政府、国民党政府短暂效力了一段时间,在1932年远离了政治,也远离了祖国,远离了毛泽东。

张国焘 ——险恶战事里,毛泽东最扎心的决裂

  和张国焘的第一次正式见面,在毛泽东看来,充满了傲慢和偏见。

  在北大图书馆,李大钊向毛泽东介绍说——这位是张特立(张国焘字特立)同志。毛泽东热情地上前握手,赶紧自我介绍——我是湖南毛润之。张国焘只是点点头,然后继续和李大钊高谈阔论,把毛泽东晾在一边。中共一大上,张国焘成为三人中央局的一员,就任组织主任,政治起步又比毛泽东高出一大截。

  此后,毛泽东回到湖南,继续他的革命探索和实践;张国焘则在中央专心党务。两人之间的交往,一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模式。这种状态到中共三大时,发生了逆转。

  中共三大的一项重要议题,是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。张国焘主张完全依靠工人运动,坚决不同国民党合作,而毛泽东向来是统一战线的高手。张国焘因为不合大势的主张,被请出中央局,恰恰是毛泽东取而代之了他的位置。

  再往后,张国焘参加了南昌起义,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。毛泽东转战井冈山根据地,张国焘去了鄂豫皖根据地。毛泽东领导中央一方面军,张国焘领导四方面军。两人相似的军事生涯,彼此平行。长征开始了,历史注定让两人再次交集。

  通过和张国焘的电报联络,毛泽东惊喜地发现红四方面军实力还蛮不错,合兵一处,对红军、对革命是一大转机。懋功会师让所有红军官兵激动落泪。

  在下一步军事方向上,毛泽东和张国焘之间发生严重分歧。毛泽东坚持北上,而张国焘坚持南下。最后,张国焘的南下方案被否决。张国焘表面答应北上,却提出一个先西进再北上的折中方案。毛泽东为了大局做了妥协。

  中央妥协后,在沙窝会议上,两个方面军进行了混编,分左右两路军,共同北上。毛泽东率右路军,张国焘率左路军。但是,张国焘行动迟缓,几次贻误战机,打乱了整体战略部署。

  左路军到达阿坝以后,张国焘下令停止北进。随后,又密电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,企图以非常手段胁迫中央南下。

  不得已,毛泽东当机立断,率红一方面军迅速脱离四方面军,单独北上。张国焘另立中央,把毛泽东等人列入通缉名单,自己率队开始实施南下入川计划。随后,张国焘在川康一带和川军作战。蒋介石对川军进行了整改,川军突然露出獠牙,红四方面军遭遇惨败。

  张国焘带走的8万红军有生力量,在敌军的绞杀下,几乎全军覆灭。随后,张国焘在延安遭到严厉的批评,最终叛逃国民党,走向了自己信仰的反面。

陈独秀——路线抉择里,毛泽东最遗憾的舍弃

  毛泽东对他的偶像陈独秀的认知,和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,是通过一本小册子——陈独秀主编的《新青年》。《新青年》上陈独秀的文章,让毛泽东感受到了一种切开混沌的锋利和鲜活灵动的清新。毛泽东的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就是受了陈独秀《今日之教育方针》的启发,文风相似。杨昌济把这篇文章也推荐给了陈独秀,陈独秀由此第一次知道了毛泽东。

  1919年,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候,得以和陈独秀会面。毛泽东身上散发出的湖南人的辣劲,很对陈独秀的胃口。1920年6月,毛泽东在上海第二次与偶像会面。这一次,他向陈独秀讨教了湖南联盟改造计划。

  1921年12月25日,毛泽东通过湖南劳工会、省学联,发动长沙万名工人、市民、学生游行示威,反对美、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“共同支配中国”的所谓太平洋会议。此后两年间,他领导罢工十次,胜利九次。在中共三大上,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局秘书,取代了张国焘,成为陈独秀的工作助手,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共领导核心。

  和偶像并行的路,并没有走多久,分歧就来了。

  孙中山逝世后,国民党右派开始对付共产党。在国民党二大上,陈独秀主张对右派退让,决定“只应有两名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”,而毛泽东等人强烈反对,最终让7名共产党员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。

  蒋介石又制造“中山舰事件”,毛泽东主张黄埔军校反击,又被否决。蒋介石再搞《整理党务案》,要求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各部部长,而且在各级执委不得超过三分之一。讨论会上,陈独秀通过张国焘传达指令,要与会党员签字接受,毛泽东拒绝签字。此后,毛泽东离开国民党中央,开始搞农民运动。

  陈独秀对形势误判,开始批评湖南工农运动糟得很。毛泽东撰写的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提出,共产党要把农民运动抓在手里,实行激进的土地革命。但是陈独秀认为时机尚未成熟,于是按住这篇文章,没有发表。

  毛泽东还专门用一个多月时间,沉到湖南深入调研,写出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。这份报告就是写给陈独秀的,可是陈独秀依然固执己见。

  中共五大召开,毛泽东再次提出土地革命议案,陈独秀再次压下来,没有提交大会讨论。

  1927年7月15日,武汉国民政府宣布“分共”,国共合作彻底破裂。8月1日,南昌起义。

  南昌起义后,意义重大的八七会议召开,全面批判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,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革命的总方针,中国革命再次找准了方向。

  而在此前的7月12日,陈独秀主动辞去了党的总书记的职务,与毛泽东彻底分道扬镳,再也没有见面,1929年被开除党籍,1942年5月黯然病逝于重庆江津。

  (来源:历史微声音头条号,有删节)

分享到微信
使用"扫一扫"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
地址 :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
电话 : 020-83882464
手机版
南方工报史海 06那些与毛泽东分道扬镳的人 成为他正确抉择的注脚 2021-01-27 2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