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2版:时评

“最缺工”难题如何破?

本文字数:1388

  新闻事件:11月1日,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布“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‘最缺工’的100个职业排行”,营销员、车工、餐厅服务员、快递员、保洁员位列前五。报告显示,与二季度相比,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,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。铆工、锻造工、模具工等职业新进排行,车工、焊工排行前十,电机制造工、仪器仪表制造工、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。“最缺工”难题如何破,引起各方热议。

  让“研有所得”成职业常态

  新华日报:为了让制造业拥有坚实的人才支撑,我们必须建立健全“研有所得”的激励机制,让“钻研技术就能获得发展”成为理所应当的职业常态、社会共识。

  “研有所得”,需要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。近年来,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获殊荣,今年00后小伙成为抹腻子世界冠军冲上热搜,电影《独行月球》赋予“八级钳工”正面形象,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。在全社会开展技能大比拼,鼓励媒体讲述技工“好故事”,让不同层级的人才都有出彩的机会,将进一步形成崇尚劳动、崇尚人才的良好氛围。

  “研有所得”,需要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。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,出台了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的八级职业技能等级(岗位)序列,为技术工人发展打开新的发展通道。泰兴市广陵镇利用制造业规模较大的优势,近年来持续开展行业“能级工资”集体协商,既提高了职工收入水平,又激发了锤炼技能的敬业精神,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企业稳步健康发展。把优秀做法拓展到更多行业和企业,扩大好机制的覆盖面,将激发更强的钻研劲头。

  “研有所得”,需要以优质的教育启发人。技术的快速变化,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应加强校企合作,用紧跟时代步伐的职业教育,让家长和学生放心报考职业院校。同时,鼓励企业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在实践中锻炼人才,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,形成更加稳定的人才梯队。

  解决“最缺工”需要攻克“三关”

  北京青年报:解决这些“最缺工”职业的招工用人问题,要攻克“三关”。

  一是“培养关”。我国并非没有培养这些职业人才的专业,事实上,中职、高职院校都设置了相关的专业。当前存在的问题是,职业院校不安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、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定位,中职与高职都存在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倾向。这也就导致相关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不足。只有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,才能解决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。

  二是“择业关”。去年年底,《中国青年报》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就业意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,超六成职校学生不愿当蓝领。这就涉及学生的择业观念问题与制造业技能职业的吸引力问题。转变学生的择业观,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,告诫学生要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,不能眼高手低。但学生有自己的择业规划,而且受其长期以来所接受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颇深。在一些年轻人中,存在“以进工厂为耻”的劳动价值观,这造成技能职业的招工难。

  三是“发展关”。大部分“最缺工”职业,也是发展空间有限的职业。要解决招工难问题,就需要认真分析“缺工”的原因。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,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超八成有大专学历,如果不对一些传统行业职业进行升级换代,哪怕就是年轻人选择,也会有“高学历低就业”的失落感。要结合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就业人员学历与能力的变化,加强传统行业职业建设,为这些职业赋予新的内涵,提高这些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。

分享到微信
使用"扫一扫"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
地址 :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
电话 : 020-83882464
手机版
南方工报时评 02“最缺工”难题如何破? 2022-11-08 2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